前两天看新闻,说韩国将创世界最低出生率。
根据彭博报道,韩国今年第三季度的出生率,降至0.88,为韩国有记录起最低季度数据。要知道在18年,韩国的出生率就已经低到0.98,相当于平均一名女子终生生产不到1名子女。
这也让韩国成为世界唯一出生率进入“零时代”的国家。
而且根据韩国社会学家的调研发现:韩国的出生率还将持续走低。
而相反的是,韩国的离婚率,一直在全世界都排在前头,而且这几年还在不断攀升。
在2015年,日本进行了一次全国人口普查。根据调查结果显示:30-34岁这个适婚年龄段,每两个日本男性当中就有一个人未婚,每三个女性里有一个未婚;而一生都未结婚的比例,男性占23.37%,女性占14.06%。
而且这些单身青年,不但现在不结婚,以后也没有打算结婚的想法。在20多岁的单身人群中,有结婚想法的的女性仅有59%,而男性更是低到39%。
在日本,有近一半的年轻人没有结婚的打算。这绝对不是媒体夸张的惊悚标题,而是坦诚的现实。
那在中国,是怎样的情况?
年初的时候,一家调查机构公布了一组数据:
中国的单身人口,高达2.4亿。相当于每7个人中,就有1个是单身。
因为人口基数大,所以“国产单身狗”们也是扛起了世界单身俱乐部的大旗,中国的单身人口数,相当于英国和俄罗斯的人口总和。
如果数字不够直观,那你就拿最近常联系的十个朋友,做个统计:
单身的有几个?
稳定关系超过1年的有几个?
对了,数的时候,别忘了把自己加上。
Chapter 2
前两天,新加了一个好友,因为是在一个小组认识的,所以就多寒暄了几句。
没多久,他问到:你一个人在大城市,怎么排解孤独的。
我回到:嗯,我不孤独啊。
他那头发来了一句:羡慕,有对象真好。
我愣了一秒,缓缓打出一串问号,“你怎么就得出我有对象的结论了”。
我一直非常讨厌两组公式:
有对象=幸福;单身=孤独
我单身,难道就只配塑造出苦哈哈的形象吗?
工作日要上班,下了班要写稿子。周末要出去逛逛,加上每个月还要出去浪。我巴不得一个人劈成两个人用,哪里还有时间孤独勒。
【我的日程表,你看我像有时间孤独吗?⏬】
不过,这位朋友的心情,我特别能理解。毕竟我也“一个人孤独过”。
上大学那会儿,不怎么想上课,也没钱出去旅行,自己又没什么兴趣爱好。那个时候,什么“孤独像猛兽,能把我生吞活剥”、“每天眼巴巴地望着,不知道在等什么”…这样的句子,信手拈来。
现在再回头想,以前怎么能那么作。
答案很明显:闲得呗。
Chapter 3
日剧《家族的形式》里,主人公大介是一个39岁的,未婚男。一个人在东京,买了一套大型的独居公寓。
大介的日常爱好,就是健身和旅游。
同事问他:“一个人肯定孤独寂寞冷吧?”
他耿直地回答道:“去健身房做100个深蹲,你就什么寂寞的想法都没有了。”
面对父亲的质疑,大介则说:“一个人生活怎么就不行了!没有给任何人添麻烦,也没有伤害到任何人。”
真的,忙是治愈单身的最好良药。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,把时间都投入在上面,哪还有时间矫情?
要是喜欢看电影,那就每天看3部电影,把豆瓣TOP250先刷完;要是喜欢看书,周末找个咖啡店,看完一本书,这个要求不算过分;要是喜欢拍照,每周解锁一个城市拍照好去处,白天拍照,晚上P图;要是喜欢钱,那没事多做几个PPT,周末再找点兼职做,数钱数到手抽筋。
恕我直言,天天嚷嚷着单身孤独的人,谈起恋爱,估计也照样寂寞空虚冷。
之前有个女朋友,说了一句我非常喜欢的话。
“我一个可以吃饭,看电影,这样活了20多年。也可以一个人背着包去旅行,去了10几个国家,照样好好的。
甚至连性高潮,我都可以一个人解决。
我实在想不出,除非是遇到喜欢的人,否则我干嘛要找个男人”
Chapter 4
随着单身人口的增加,各种单身经济也催然而生。
在年年攀升的旅游经济里,单身人群贡献比例越多越大。还有各种宠物消费,单身狗们贡献了多少,就不用说了吧。
而亚洲单身届的鼻祖—日本,更是在这方面,发挥到了极致。
如果去日本旅游,你会发现,很多饭店都是“单身友好型”,一个人的座位,和周围人隔开,单身的社恐也能好好吃饭。因为单身人口众多,针对单身的宅男,日本还出现了“陪睡师”这个职业。只要你付出一定的金钱,就能得到“女友同款”陪伴。别想歪,真的只是陪睡。你可以和陪睡师牵手,拥抱,但是不能有性接触。
如果一个中年人,告诉我:TA一个人,很孤独。我可以理解。
但如果一个年轻人,告诉我:TA一个人,很孤独。抱歉,我真的不想安慰你。
正如村上春树说:
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。不准情绪化,不准偷偷想念,不准回头看,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。
毕竟,这是一届“一个人也可以性高潮”的年轻人,你不能拉低了大家的平均抗孤独水平。
· — END — ·